注释:

类别:其他 作者:管同字数:1523更新时间:23/03/24 11:54:05
  [1]蒯(kuǎi)通:本名蒯彻,因与汉武帝刘彻同名,故史官改为“蒯通”以避帝讳。秦末汉初辩士。曾力说汉将韩信背叛刘邦自立,韩信始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他详狂为巫,以免遭害。汉惠帝时,为丞相曹参的宾客。[2]韩信:汉初诸侯王。初属项羽,继归刘邦,被任为大将。刘邦与项羽在荥阳、成皋之间相持时,他袭项羽后路,破赵取齐,立下战功,封为齐王。汉朝建立后,有人告他谋反,为吕后所杀。《史记淮阴侯列传》载,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力说韩信曰:“当今两主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惧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3]陈涉: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名涉。[4]鱼鳞:像鱼鳞一样互相排列比次,形容人多。杂袭:犹言“杂沓”,众多貌。[5]飙:暴风,旋风。[6]寡:这里用作使动词,使别人的妻子守寡。下文“孤”字亦同。[7]始皇二世:即秦始皇的儿子胡亥。在位期间,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8]亟(qì):屡次。荥(xíng)阳:战国韩邑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旧荥泽县西南七十里。京:原春秋时郑邑,故址在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南。索:即索亭,又称大索城,今河南荥阳县城。刘、项之军在荥阳一带相持不下,打了三年仗。[9]丁壮:指成年可服兵役的人。[10]罢:同“废”。转饷:运输军粮及其他军备。[11]以上“夫秦自陈涉以来”这段话,也是蒯通游说韩信的一段话的大意,见《史记•淮阴侯列传》。[12]雌雄:喻胜负、高下。《史记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13]无算:无数,无法计算。[14]抑:表转折,犹“则”、“然”。[15]郦生:郦食其(yì jī),刘邦的谋士,辩客。刘邦攻打齐国时,用他前往游说齐王田广归汉。田广被他说动,交让齐国的七十多座城邑,同时蒯通却怂恿韩信攻齐,齐王以为是郦生出卖了齐国,就把郦生烹死了。伏轼:轼,车前横木。古人坐车时俯身在轼上,用以表示敬意。此言郦生乘车至齐。[16]掉:摆弄。犹言“耍弄”。[17]蒯通劝韩信乘齐撤除对汉的防备时袭击齐国:“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众,岁余乃下赵五十余城。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韩信听其计,袭齐。[18]谋臣:指郦生。[19]纵横:即“合纵连横”。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合众,随从强国去攻打其他弱国,称连横。捭阖(bǎi hé):犹言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纵横捭阖是总称策士游说诸侯的政治主张和方法。[20]恒产:固定的产业。恒心:人所常有的善良本心。《孟子梁惠王》上:“则无恒产,因无恒心。”[21]委质:古代臣下向君主下拜,表示献身和承奉之意。《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孔颖达疏:“质,形体也。拜则屈膝而委身体于地,以明敬奉之也。”[22]陆贾:汉初政论家、辞赋家。从刘邦定天下,经常出使诸侯为说客,官至太中大夫。[23]随何:刘邦谋臣,说淮南王英布归汉,后为护军中尉。[24]平原君:汉初谋臣朱建,曾为淮南王英布相,劝谏英布不要谋反,刘邦诛英布后,赐朱建号平原君。[25]资:借凭、借助。[26]粟:恐惧。蒯通说韩信曰:“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27]叵测:难测。叵,“不可”的合音。[28]萧相国:萧何,楚汉战争中刘邦的丞相,对建立汉朝起了重要作用,封酂侯。召平:汉初人。刘邦在诛韩信后,拜萧何为相国,并且要增加他的封户,派五百卫兵作他的卫队。众人都给萧何道喜,唯有召平上门劝告说:“高祖派卫兵保护你,不是对你的恩宠,而是对你有疑心。你不要接受封赏,把你的家私全部用来资助军队吧。”萧何听从了召平的建议,刘邦则大喜,不疑萧何。[29]鲍生:汉初策士。刘邦与项羽相持荥阳时,几次派使者去慰劳主持内政的丞相萧何。鲍生献计萧何,要萧把自己的子孙兄弟送到刘邦的前线军队中去,刘邦一定会更加信任萧何。[30]三分:即指韩信、刘邦、项羽三人瓜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