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门 脾泻

类别:其他 作者:傅山著 何高民字数:6009更新时间:23/03/24 10:44:34
治脾泻,方用∶上党参(四钱) 焦白术(二钱) 茯苓(二钱) 甘草(六分) 陈皮(八分) 砂仁(五分) 白扁豆(二钱)薏仁(三钱) 谷芽(三钱) 莲子肉(七个)水煎服。 又方∶ 又治脾泄散,方用∶焦白术(四两) 茯苓(三两) 甘草(一两) 陈皮(一两) 砂仁(七钱) 白扁豆(三两) 薏仁(四两)谷芽(三两) 莲子肉(四两)共为细末,每早服四钱,米汤或开水下。每服一钱,加人参末半分。如不用人参,则原方加上党参四两。 泄泻门 火邪内伤辨 此辨痢疾之血色也。火邪之血,色必鲜红,脉必洪缓,口必渴而饮冷水,小便必涩而赤浊。 内伤之血,色不鲜而暗紫,或微红淡白,脉必细而迟,或浮涩而空,口不渴,即渴而喜饮热汤;小便不赤不涩,即赤而不热不浊,此诀也。 泄泻门 血痢 〔血痢者,乃肝经来克脾土也。虽因脾土之湿,又加暑热暗侵,瓜果内伤所致。然终因肝木太旺无制,凌脾土而然也。滋肝而平木,肝木得养,不来下克脾土,则土亦得养,而血痢自痊矣。〕〔血痢有腹痛,不痛之分∶痛者,乃火也;不痛者,乃寒也。〕。 泄泻门 血痢腹痛 血痢腹痛者,火也。方用∶归尾(一两) 白芍(一两) 黄连(三钱) 枳壳(二钱) 木香(二钱) 萝卜子(二钱) 甘草(一钱)水煎服。 泄泻门 血痢腹不痛 血痢腹不痛者,寒也。方用∶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槟榔(一钱) 枳壳(一钱) 萝卜子(一钱) 甘草(一钱)水煎服。 前方治壮实之人,火邪挟湿者。此方治寒痢腹不痛者〔血痢虽有痛、不痛之分,其实火邪,而挟湿气也。 论理二方俱可通用,而分痛、不痛,乃慎之也。二方出入减,各为神效,正不必畏首畏尾,一用之于痛,一用之于不痛也。盖火邪滞湿气于肠脾之际,不得奔下,未有不里急而后重也。妙在用当归、白芍而利之,则火邪利于直下,不止平肝木而救脾土也。〕 泄泻门 红白痢疾 此症感湿热而成,红白相见,如脓如血,至危至急者也。苟用凉药止血,热药攻邪,俱非善治之法。方用∶当归(二两) 白芍(二两) 槟榔(二钱) 枳壳(二钱) 广木香(一钱) 萝卜子(一钱) 甘草(二钱) 滑石(三钱)水煎服。 一、二剂收功。此方妙在用归、芍二两之多,则肝血有余,不去克脾土,自然大肠有传送之功。加之枳壳、槟榔、萝卜子,俱逐秽去积之品,尤能于补中用攻。而滑石、甘草、木香,调达于迟速之间,不疾不缓,使瘀滞尽下也。其余些小痢疾,只用减半治之,无不奏功。此方不论红白痢疾,痛与不痛,服之皆神效。 又方∶ 当归(一两) 黄芩(七钱) 苍术(一钱) 浓朴(一钱) 陈皮(一钱) 大腹皮(一钱)水二樽,煎一樽,顿服。 泄泻门 内伤血痢 更有内伤劳倦,与中气虚寒之人,脾不摄血而成血痢,当用理中汤加木香、肉桂;或用补中益利汤加熟地、炒黑干姜,治之而始愈也。 泄泻门 久泻血痢 经验久泻血痢,小腹作痛,神效方∶ 秋梨(四两) 生姜(五钱) 趋树根皮(一两)共捣烂,夏布拧汁水,空心服之,立愈。 泄泻门 中暑痢疾 夏日中暑,红白痢疾,方用∶焦山楂(五钱) 红糖(五钱) 白糖(五钱) 白萝卜(一个) 藿香(钱半)水煎服。 若为白痢,用红糖一两,若为红痢,用白糖一两。〔若为红白痢,即用上方〕。 大小便门 大便不通 〔大便秘结者〕,人以为大肠燥甚也,谁知是肺气燥乎?盖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而肾经之水,仅足以自顾,又何能旁流以润涸哉?方用∶熟地(三两) 元参(三两) 升麻(三钱) 牛乳(一碗) 火麻仁(一钱)水二碗,煎六分,将牛乳同调服之,一、二剂必大便通矣。〔此方之妙,全不在润大肠而补肾,尤妙不止补肾,而且补肺;更妙不正补肺,而且升肺。〕盖大肠居于下流,最难独治,必须从肾〔经〕以润之,从肺〔经〕以清之,启其下窍,则上窍自然流动通利矣。此下病上治之法也。 大小便门 实症大便不通 〔大便不通,亦多实症,上方乃治虚症之方耳。此方治实症,实有奇效。方用〕∶大黄(五钱) 归尾(一两) 升麻(五分) 蜜(半杯)水煎服。 此方大黄泄利,当归以润之,仍以为君,虽泄而不至十分猛烈,不致有亡阴之弊。况有升麻以提之,则泄中有留,又何必过虑哉? 大小便门 虚症大便不通 〔凡久病之后,大便一月不通者,不必性急,止补其真阴,使精足自生血,血足以润肠,大便自出,不可视为报本之病,而速其愈也。〕方用∶熟地(一两) 元参(一两) 当归(一两) 川芎(五钱) 桃仁(十粒) 火麻仁(一钱) 大黄(一钱)红花(三分) 蜜(半杯)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熟地、元参、当归以生阴血,少加麻仁、大黄以润肠下行,此正末治其闭结,而不急急以通之也。〕 大小便门 小便不通 〔小便不通,乃膀胱之病〕,膀胱之气化不行,小便即不能出。小便闭塞,治膀胱之经而已矣,然而治法全不在治膀胱也。方用∶人参(三钱) 莲子(三钱) 茯苓(三钱) 甘草(一钱) 肉桂(一钱) 白果(二钱) 车前子(一钱)王不留(一钱)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人参、肉桂。盖膀胱必得气化而始出。气化者何?心胞络之气也。〔膀胱必得心包络之气下行,而水路始能出。〕既用参、桂,而气化行矣,尤妙在用白果,人多不识此意。白果通任、督之脉,又走膀胱,(引参、桂之气,直奔于膀胱之中),况车前子,王不留尽是下泄之药,服之而前阴有不利者乎? 大小便门 肾虚小便不通 小便不通,方用∶熟地(一两) 山萸(四钱) 丹皮(一钱) 山药(一钱) 肉桂(一钱) 车前子(一钱) 泽泻(一钱) 茯苓(二钱)此方〔即七味地黄汤〕,妙在不去通小便,而专治肾水。肾中有水,而膀胱之气自行矣。盖膀胱之开合,肾司其权也。 大小便门 大小便不通 方用∶头发烧灰研末,用三指一捻,入热水半碗,饮之立通。 又方∶ 蜜一茶杯,皮硝一两,大黄一钱,黄酒一杯,煎一处,温服甚效。 按∶上二方,《方论》、《男科》、《石室秘录》均同。皮硝用一两,慎之。 大小便门 尿方 为风寒湿气伤者,用此方∶ 小茴香二两,用上好真酒(即二锅头烧酒)一大碗,猪尿泡一个,将茴香(微炒)、真酒装入泡内,将口控(捆)好,砂锅内用水上火煮,以酒尽为度,取出晒于研末,每服三钱,红糖水冲服。 又方∶因人事过多伤者,用此方∶川军三钱研末,用鸡子一个,包入泥内,上火烧之,以熟为度,去皮、黄,将川军末与鸡白共为一处和丸,梧子大,每服二钱,真酒送下。连造三次,服完痊愈矣。 又方∶ 川军三钱,牡蛎三钱,芡实三钱,共为细末,用鸡清和丸,梧子大,每服三钱,开水送下,分三日用,服完即愈。 又方∶ 用八味丸原方,加白果七个,水煎服,三、五服即愈。 痛疼门 论诸痛治肝 〔凡人〕手痛,足痛,心腹痛,一身而众处皆痛,将何以治?治肝为主。盖肝气一舒,诸痛自愈。不可头痛救头,足痛救足也。方用∶当归(二钱) 白芍(五钱) 柴胡(一钱) 茯苓(五钱) 苍术(二钱) 甘草(一钱) 薏仁(五钱)栀子(一钱) 陈皮(一钱)水煎服。 此方逍遥散之变方也,舒肝而又去湿,去火,治一经而诸经无不愈也。 痛疼门 肩背痛 两臂肩膊痛 〔臂与肩膊痛,〕乃手经之病,肝气之郁也。方用∶当归(三两) 白芍(三两) 柴胡(五钱) 陈皮(五钱) 白芥子(三钱) 羌活(三钱) 半夏(三钱) 秦艽(三钱) 附子(一钱)水六碗,煎沸,取汁一碗,入黄酒服之,一醉而愈。 此方妙在用白芍为君以平肝〔舒〕木,不来侵克脾胃之气,而羌活、柴胡又善去风,直走手经之上;秦艽亦是风药,而兼附子攻邪,邪自退出;半夏、陈皮、白芥子祛痰圣药;风邪去而痰不留;更得附子无经不达,而其痛如失也,〔自然一醉而愈〕。 背骨痛 此症乃肾水虚耗,不能上润于脑,则河车之路,干涩而难行,故作痛也。方用∶熟地(一两) 山萸(四钱) 黄 (一两) 白术(五钱) 茯苓(三钱) 麦冬(二钱) 五味子(一钱) 防风(五分) 附子(一分)水煎服。 (二剂膀胱之水道通,而背脊之痛亦失矣。)此方补气补水,去湿去风,润筋滋骨,何痛之不愈哉? 胸背手足颈项腰膝痛 筋骨牵引,坐卧不得,时时走易不定,此是痰涎伏在心膈上下,或令人头痛,夜间喉中如锯声,口流涎唾,手足重,腿冷。但用控涎丹,不足十剂,其疾如失矣。 痛疼门 胁痛 вʹ 此乃肝病也,故治胁痛者,必须平肝,平肝必须补肾,肾水足而肝气有养,不治胁痛而胁痛自平也。方用肝肾兼资汤∶熟地(一两) 山萸(五钱) 当归(一两) 白芍(二两) 白芥子(三钱) 黑栀子(一钱) 甘草(三钱)水煎服。 左胁痛 左胁痛,肝经受邪也。方用∶黄连(三钱,吴茱萸炒) 柴胡(一钱) 青皮(一钱) 桃仁泥(一钱) 枳壳(一钱) 当归(一钱) 川芎(八分) 红花(五分)水煎食远服。 有痰加陈皮、半夏。 右胁痛 右胁痛,邪入肺经也。方用∶片姜黄(二钱) 枳壳(二钱) 桂心(二分) 陈皮(五分) 半夏(五分) 炙草(五分)水煎服。 左右胁俱痛 〔左右胁俱痛者〕,方用∶柴胡 青皮 当归 川芎 白芍 龙胆草 枳壳 香附 砂仁 甘草 木香姜水煎服。(原缺分量) 两胁走注痛 两胁走注痛而有声者,痰也。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去甘草,加∶枳壳 砂仁 木香 青皮 苍术 香附 茴香水煎服。(原缺分量) 两胁有块痛 左肋有块作,是死血也。右胁有块作痛;是食积也。遍身作痛,筋骨尤甚,不能伸屈,口干目赤,头眩痰壅,胸膈不利,小便短赤,夜间殊甚。又遍身作痒如虫行,人以为风也,而不知肝、肾气虚而热也,用六味地黄汤(熟地、山萸、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加栀子,柴胡,是乃正治也。三剂后见效。 胁痛身热 胁痛身热者,劳也。用补中益气汤(人参、白术、陈皮、柴胡、升麻、当归、黄 、甘草)加川芎、白芍、青皮、砂仁、枳壳、茴香,去黄 ,水煎服。(原缺分量) 胁痛咳嗽 咳嗽气急,脉滑敉者,痰结痛也。方用∶栝蒌仁 枳壳 白芥子 青皮 茴香水煎服。(原缺分量) 痛疼门 心腹痛 心痛辨 心痛之症有二,一则寒邪侵心而痛,一则火气焚心而痛。 寒气侵心者,手足反温;火气焚心者,手足反凉;以此辨之最得矣。心不可使痛,或寒、或火,皆冲心包耳。 寒痛 寒痛方用∶良姜(三钱) 肉桂(一钱) 白术(三钱) 草乌(一钱) 贯仲(三钱) 甘草(一钱)水煎服。 热痛 热痛方用∶炒栀子(三钱) 白芍(五钱) 柴胡(一钱) 半夏(一钱) 甘草(一钱)水煎服。 心口痛 〔此症方用〕∶大枣(一个,去皮核) 胡椒(七个)共捣烂和匀,米汤送下即愈。 又方∶ 一个乌枚两个枣,七个杏仁一块捣,男酒女醋送下去,不害心痛直到老。 久病心痛 〔心痛,人以为病在心也。不知〕心乃神明之君,一毫邪不可干犯,犯则立死。〔人病心痛〕,终年累月而不愈者,〔非心痛也〕,乃邪犯心包络也。但邪有寒热之辨∶〔寒邪之犯〕必恶寒,见水如仇雠,火慰之则快。方用∶苍术(二钱) 白术(五钱) 当归(一两) 肉桂(一钱) 良姜(一钱)水煎服。 〔此寒邪犯包络之方也。〕〔更有热邪来犯包络者,热邪之犯〕,见水喜悦,手按之而转痛也。方用∶白芍(一两) 炒栀子(三钱) 当归(三钱) 生地(五钱) 陈皮(八分) 甘草(一钱)水煎服。 寒热二症,皆责之于肝也。肝属木,心属火,木衰不能生火,则包络寒矣,是宜补肝而邪自退。若包络之热,亦由于肝经之热也,泻其肝木,而火自消矣。 火结腹痛 人有腹中痛不可忍,按之愈痛,口渴,饮以凉水,则痛少止,少倾,依然大痛,此火结在大小肠也。若不急治,一时气绝,方用定痛如神汤∶栀子(三钱) 白芍(五钱) 茯苓(一两) 苍术(三钱) 大黄(一钱) 浓朴(一钱) 甘草(一钱)水煎服。 此方舒肝经之气,利膀胱之水,泻火逐瘀。 冷气腹痛 冷气心腹痛,方用火龙丹∶硫黄(一两,醋制) 胡椒(一钱) 白矾(四钱)醋打荞麦面为丸,桐子大,每日服二十五丸,米汤下。 痞块腹痛 腹中有痞块,一时发作而痛,不可手按者,方用∶枳实(一两) 白术(二两) 马粪(五钱)炒焦酒煎服。 〔盖马粪最能安痛,又不伤气,且能逐邪而化物,况又与枳实同用,则积块日消,然而徒消其积,未免恐伤脾阴,又佐以白术二两,大健其脾气,则马粪与枳实,可以施其祛荡之功,此堕治之妙法也。 胃气痛 人病不能饮食;或能饮食而不消化,作痛作满,或兼上吐下泻,此肝木来克脾土也。〔平其肝木,则脾胃之土得养,而前症俱愈矣。〕方用∶当归(二钱) 白芍(三钱) 柴胡(二钱) 茯苓(三钱) 白术(三钱) 甘草(一钱) 白芥子(一钱)水煎服。 有火加栀子二钱,无火加肉桂二钱,有食加山楂三钱;伤米食加枳壳一钱、麦芽一钱;有痰加半夏一钱。(方中虽有白术、茯苓,乃脾胃之品,然其性亦能入肝。白芍、当归、柴胡,则纯是肝经之正药,有此三味直入肝经,则各药无不尽入肝以平木,木平则脾胃之土安然,遂有食则化食,有痰则祛痰,有火则散火,有寒则去寒,有不功效立奏者乎?此右病而左治之一法也。) 食生冷心脾痛 治食生冷心脾痛,方用∶用陈吴茱萸五、六十粒,水一大盏,煎取汁去滓,入平胃散三钱,再煎热服。 痛疼门 腰腿痛 湿气腰痛 腰痛而不能俯者,湿气也。方用∶柴胡(一钱) 泽泻(一钱) 猪苓(一钱) 防己(二钱) 白术(五钱)肉桂(三分) 白芥子(一钱) 山药(三钱) 甘草(五分)水煎服。 此方妙在入肾而去湿,不是入肾而补水,初痛者,一二剂可以奏功。日久者,必多服为妙。 风寒腰痛 腰痛而不直者,风寒也。方用逍遥散加防己二钱,一剂可愈。若日久者,当加杜仲一两,改用白术二钱,酒煎服,十剂即愈。 肾虚腰痛 肾经之病,如腰之痛,方用∶熟地(三两) 白术(三两) 胡桃仁(二钱) 杜仲(一两,盐水炒) 破故纸(一两,盐水炒)蜜丸,每日空心白水送下一两,服完自愈。如未痊愈,再服一料可愈。 又方 肾虚腰痛,方用∶杜仲酒浸透,炙干为末,无灰酒调下。每服一、二钱。 脾湿腰痛 凡痛不止者,肾经之病,乃脾湿之故。方用∶白术(四两) 薏仁(三两) 芡实(二两)水六碗,煎一碗,一气饮之。 此方治梦遗之症,亦神效。 〔此方之妙,在用白术以去腰脐之湿气,而薏仁,芡实又为去湿之味,湿去而腰脐自利,自无痛楚矣。〕 腰腿筋骨痛 此症方用养血汤∶当归(一钱) 生地(一钱) 肉桂(一钱) 牛膝(一钱) 杜仲(一钱) 破故纸(一钱) 茯苓(一钱)防风(一钱) 山萸(二钱) 土茯苓(二钱) 核桃仁(二个) 川芎(五分) 甘草(三分)水酒煎服。 腰痛足亦痛 腰痛,足亦痛,方用∶黄 (半斤) 防风(五钱) 茯苓(五钱) 薏仁(五钱) 杜仲(一两) 车前子(三钱) 肉桂(一钱)水十碗,煎二碗,入黄酒内,〔一醉而愈。以上皆风入四肢、头上、背间、腰以下也。借黄酒一味,无经不达,弘其药味,而直入病中也。此所谓完全治法也。〕 腰足痛,明系是肾虚而气衰,〔不能运动〕,更加之湿,自必作楚。〔此方〕妙在不补肾而单益气,盖气足则血生,血生则邪退。又助之茯苓、薏仁、车前之类去湿,去湿而血活矣。况又有杜仲之健肾,肉桂之温肾,防风之荡风乎?〔相畏而相使,相佐而相成,必然之理也。〕 寒湿腿痛 此症身不离床褥,伛偻之状可掬,乃寒湿之气侵也。方用∶白术(五钱) 芡实(三钱) 茯苓(一两) 荜 (一两) 肉桂(一钱) 杜仲(三钱) 薏仁(二两)水煎服。 日日服之,不必改方,久之自奏大功。 〔此方之妙,妙在薏仁能入骨而去水,加芡实健脾以去湿,不使湿以增湿,而牛膝、荜 又是最利双足之品;且加肉桂引经,直入骨中,湿有不去,痛有不止者乎?〕 伤风腿痛 〔此症〕方用∶蒜瓣(三钱) 荆芥(三钱) 防风(三钱) 红花(三钱) 地骨皮(三钱) 川乌(三钱) 草乌(三钱)乳香(三钱) 没药(三钱)透骨草钱半煎汤洗毕,火干,覆被见汗即愈。如未效,再洗二、三次。 腰腿痛 〔此症〕方用木耳丸∶莴苣子(四两) 枸杞子(四两) 白木耳(半斤) 蜜丸(每服二钱)。 此方《方论》有,《男科》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