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如鸭子,连缀而生,俗名冷饭团。有赤、白二种,白
类别:
其他
作者:
吴仪洛字数:2517更新时间:23/03/02 14:37:20
白蔹
泻火,散结
苦能泄,辛能散,甘能缓,寒能除热。杀火毒,散结气,生肌止痛。
治痈疽疮肿,面上 疮,金疮扑损(箭镞不出者,同丹皮或半夏为末,酒服),敛疮方多用之(故名,每与白芨相须),搽冻耳(同黄柏末油调)。
蔓赤,枝有五叶,根如卵而长,三五枝同窠,皮乌肉白。一种赤蔹,功用皆用(郑奠一曰:能治温疟血痢,肠风痔 ,赤白带下)。
预知子
补劳,泻热
苦寒。补五劳七伤。
治 癖气块,天行温疾,蛇虫咬毒。杀虫疗蛊(缀衣领中,凡遇蛊毒,则闻其声而预知之,故名),利便催生。
藤生,子如皂角,褐色光润。出蜀中,云亦难得。
旱莲草
一名鲤肠,又名金陵草
补肾
甘咸,汁黑。补肾止血,黑发乌髭(《千金》云:当及时多收,其效甚速。《经疏》云:性凉不益脾胃,故《千金方》金陵煎丸用姜汁和剂)。
苗如旋复,实似莲房,断之有计,须臾而黑。熬膏良。
刘寄奴草
泻,破血,止血
苦温。破血通经,除症下胀,止金疮血。多服令人吐利。
一茎直上,叶尖长、糙涩,花白芯黄,如小菊花,有白絮如苦 絮,子细长亦似苦 子。茎、叶、花、子皆可用(刘裕,小字寄奴。微时,曾射一蛇,明日,见童子林中捣药,问之,答曰:吾王为刘寄奴所伤,合药敷之。裕曰:王何不杀之?童曰:寄奴,王者,不可杀也。叱之不见,乃收药回。每遇金疮,敷之立愈)。
马鞭草
泻,破血,消胀,杀虫
味苦微寒。破血通经,杀虫消胀。
治气血症瘕,痈疮阴肿(捣汁涂敷)。
墟陌甚多。方茎,叶似益母对生,夏、秋开细紫花,穗如车前草,类蓬蒿而细,根白而小。
用苗、叶。
谷精草
轻,明目
辛温轻浮。上行阳明(胃),兼入厥阴(肝)。明目退翳之功在菊花之上。亦治喉痹齿痛,阳明风热。
收谷后,荒田中生。叶似嫩秧,花如白星(小儿雀盲者,羯羊肝一具,不洗,竹刀割开,入谷精煮熟食之。或作丸,茶下)。
青葙子
一名草决明
泻肝,明目
味苦微寒。入厥阴(肝)。祛风热,镇肝明目。治青盲障翳,虫疥恶疮。瞳子散大者忌服(能助相火)。
类鸡冠而穗尖长。
决明子
泻肝,明目
甘苦咸平。入肝经,除风热。治一切目疾,故有决明之名。又曰:益肾精(瞳子神光属肾。日华曰:明目甚于黑豆,作枕治头风)。
状如马蹄决明。捣碎煎。恶大麻仁。
ޤʵ
宣,温中
辛温。温中明目,耐风寒,下水气(时珍曰:古人种蓼为蔬,收子入药,今为酒曲用其汁耳。以香蓼、青蓼、紫蓼为良)。
有香蓼、青蓼、紫蓼、赤蓼、木蓼、水蓼、马蓼。
马勃
轻,解热,外用敷疮
辛平轻虚。清肺解热(东垣普济消毒饮中用之),散血止嗽。
治喉痹咽痛(吹喉中良,或加白矾,或硝扫喉,取吐痰愈),鼻衄失音,外用敷诸疮良。
生湿地朽木上。状如肺肝,紫色虚软,弹之粉出,取粉用。
木鳖子
泻热,外用治疮
苦温微甘。有小毒,利大肠。
治泻痢疳积,瘰 疮痔,乳痈蚌毒。消肿追毒,生肌除 (音旱,黑斑),专入外科。
核扁如鳖,绿色。拣去油者,能毒狗。
内容 木部
茯苓
补心脾,通,行水
甘温益脾助阳,淡渗利窍除湿。色白入肺泻热,而下通膀胱(能通心气于肾,使热从小便出,然必其上行入肺,能清化源,而后能下降利水也),宁心益气,调营理卫,定魄安魂(营主血,卫主气,肺藏魄,肝藏魂)。
治忧恚惊悸(心肝不足),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口焦舌干(口为脾窍,舌为心苗。火下降则热除),咳逆(肺火)呕哕(胃火),膈中痰水(脾虚),水肿淋沥,泄泻(渗湿)遗精(益心肾。若虚寒遗溺、泄精者,又当用温热之剂峻补其下。忌用茯苓淡渗之药)。小便结者能通,多者能止(湿除则便自止),生津止渴(湿热去则津生),退热安胎。
松根灵气结成,以大块、坚白者良。去皮,乳拌蒸,多拌良。
白者入肺、膀胱气分,赤者入心、小肠气分(时珍曰:白入气,赤入血),补心脾白胜,利湿热赤胜。恶白蔹。畏地榆、秦艽、龟甲、雄黄。忌醋。
皮,专能行水,治水肿肤胀(以皮行皮之义,五皮散用之。凡肿而烦渴,便秘溺赤,属阳水,宜五皮散、疏凿饮;不烦渴,大便溏,小便数,属阴水,宜实脾饮、流气饮。腰以上肿,宜汗;腰以下肿,宜利小便)。
茯神
补心
主治略同茯苓,但茯苓入脾,肾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开心益智,安魂养神。疗风眩心虚,健忘多恚。
即茯苓抱根生者(昂按:以其抱心,故能补心也)。去皮及中木用。
茯神心木,名黄松节。疗诸筋挛缩,偏风 斜,心掣健忘(心木一两,乳香一钱,石器炒研,名松节散。每服二钱,木瓜汤下,治一切筋挛疼痛。乳香能伸筋,木瓜能舒筋也)。
琥珀
通,行水,散瘀,安神
甘平。以脂入土而成实,故能通塞以宁心。安魂魄,疗癫邪(从镇坠药,则安心神)。
色赤入手少阴、足厥阴(心、肝)血分,故能消瘀血,破症瘕,生肌肉,合金疮(从辛温药、则破血生肌)。其味甘淡上行,能使肺气下降而通膀胱(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凡渗药皆上行而后下降),故能治五淋,利小便,燥脾土(从淡渗药,则利窍行水。然石药终燥,若血少而小便不利者,仅致燥急之苦),又能明目磨翳。
松脂入土,年日久结成,或云枫脂结成。以摩热拾芥者真(市人多煮鸡子及青鱼枕伪之。摩呵亦能拾芥,宜辨)。用柏子仁末,入瓦锅同煮半日,捣末用。
松节
燥湿,去风
松之骨也,坚劲不凋,故取其苦温之性,以治骨节间之风湿(丹溪曰:能燥血中之湿)。
杵碎浸酒良(史国公药酒中用之)。
松脂 苦甘性燥。祛风去湿,化毒杀虫,生肌止痛。养生家炼之服食,今熬膏多用之(龋齿有孔,松脂 塞,虫即从脂出)。
松毛 酿酒(煮汁代水),亦治风痹脚气。
柏子仁
补心脾,润肝肾
辛甘而润。其气清香,能透心肾而悦脾(昂按:凡补脾药多燥,此润药而香能舒脾,燥脾药中兼用最良)。养心气,润肾燥,助脾滋肝(王好古曰:肝经气分药),益智宁神(养心)
,聪耳明目(甘益血,香通窍),益血止汗(心生血,汗为心液),除风湿。愈惊痫,泽皮肤,辟鬼魅。
炒研去油,油透者勿用。畏菊花。
侧柏叶
补阴,凉血
苦涩微寒(《本草》微温)。养阴滋肺而燥土最清血分,为补阴要药。
止吐衄崩淋,肠风尿(血)痢(血),一切血证,去冷风湿痹,历节风痛(肢节大痛,昼静夜剧,名白虎历节风。亦风寒湿所致)。涂汤火伤(捣烂水调涂),生肌杀虫,炙罨冻疮,汁乌髭发。
取侧者(丹溪曰:多得月令之气,随月建方取),或炒或生用。桂、牡蛎为使。恶菊花。
宜酒(万木皆向阳,柏独四指,受金之正气,坚劲不凋,多寿之木,故元旦饮椒柏酒以辟邪)
。
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