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十八卷·张紫阳

类别:其他 作者:[明]洪应明|字数:1397更新时间:23/03/02 14:34:58
修得性命学的真功要旨 张伯端是天台人(在浙江省东部,灵江支流始丰溪上游),年少时好学 习读书,后来又想承传混元之道,但学得不周全齐备,便孜孜以求地遍访四 方各地。 宋神宗熙宁二年,张伯端游历蜀地时,遇到刘海蟾。刘海蟾传给他金液 炼丹火候的秘诀。结果,张伯端便改名“用成”,字平叙,号“紫阳”。 曾有一位僧人学习戒律,规定智慧,能够在入定时,于顷刻间神游数百 里之遥。他和紫阳高雅的志趣相合。有一天,紫阳说:“禅师您和我远游吗?” 僧人说:“可以,愿意和你同去杨州,观赏琼花。”紫阳于是和僧人坐在一 间清静的屋子里,二人相向,双目闭起,双足交迭而坐,神魄外驰,待紫阳 到杨州时,僧人已先到。围着琼花看了三圈,紫阳说:“可以各折下一枝花 为物的标记。”不一会儿,紫阳说:“禅师,您的琼花在哪里?”禅师在袖 口里和手上什么都没见到。紫阳却拿出琼花和禅师赏玩。他的弟子因此问他: “一同出外神游,为什么有有和没有之不同呢?”紫阳说:“金丹制炼,性 命之学,宇宙成物的本原我都研习过,所以,才能聚在一起成为有形之物, 散开来则成为精气,所到之处,神可以以形出现,叫作阳神。而禅师呢,他 所修炼的总是急于见效,不再修炼性命之学的真功要旨,所以,他所到之处, 见不到具体的形影,叫作阴神。阴神是不能接触实物的。”(所以,禅师手 中、袖中才没有琼花)。宋英宗治平年间,张紫阳访问扶风(在陕西省宝鸡 市东部)的马默和处厚二人于河东(山西省境内,划分河以东地区),把自 己所撰写的《悟真篇》送给处厚,说:“我平生所学到的道法都在这本书里 面,希望您能四处传播这部书,一定会有读了这本书而领会书中旨意的人。” 元丰五年(宋神宗年号)夏天,紫阳在打坐时逝去。时年九十九岁。他的弟 子用火焚烧他的遗体,竟得舍利成百上千块,大的象芡(又称“鸡头米”) 的果实,颜色深青带红,知道的人说:“这种色泽就是道书说的‘舍利耀金 姿啊’”又过了七年,刘奉真遇到港澳阳于王屋山,留下诗赋一张而去。 【原文】 张伯瑞,天台人。少好学,晚传混元①之道而未备,孜孜访问,遍历四 方。宋熙宁二年,游蜀,遇刘海蟾②,授金液还丹火候之诀,乃改名用成, 字平叙,号紫阳。尝有一僧,修戒定慧,能入定③出神,数百里间顷刻即到。 与紫阳雅志契合。一日,紫阳曰:“禅师今日能与远游乎?”僧曰:“可愿 同往杨州观琼花。”紫阳于是与僧处一静室,相对瞑目,跌坐出神。紫阳至 时,僧已先至。绕花三匝,紫阳曰:“可折一花为记。”少顷欠伸而觉,紫 阳曰:“禅师琼花何在?”禅师袖手皆空。紫阳乃拈出琼花,与僧把玩。弟 子因问紫阳曰:“同一神游,何以有有无之异?”紫阳曰:“我金丹、大道、 性命兼修。是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至之地真神见形,谓之阳神,彼之 所修,欲速见功,不复修命真,修性宗,故所至之地,无复形景,谓之阴神。 阴神不能动物也。”英宗治平中,访扶风马默、处厚于河东。乃以所著《悟 真篇》授处厚,曰:“平生所学尽在是矣。愿公流布此书,当有因书而会意 者。”元丰五年,夏,趺坐而化。住世九十九岁。弟子用火烧化,得舍利④ 千百,大者如芡实,色皆绀碧。识者谓曰:“此道书所谓舍利耀金姿也。” 后七年,刘奉真遇紫阳于王屋山,留诗一张而去。 【注释】 ①混元:即混元教,道教之一。该教奉混元老祖为最高神祗。太上老君 即称混元皇帝。 ②刘海蟾:五代时道士,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 ③入定:僧人静坐敛心,不起杂念,使心定于一处。 ④舍利:梵文,意谓尸体或身骨。wWw.sh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