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木刻选集》小引 中国古人所发明,而现在用
类别:
其他
作者:
鲁迅字数:1795更新时间:23/03/02 14:20:50
虽然还没有十分的确证,但欧洲的木刻,已经很有几个人都说是从中国学去的,其时是十四世纪初,即一三二○年顷。那先驱者,大约是印着极粗的木版图画的纸牌;这类纸牌,我们至今在乡下还可看见。然而这博徒的道具,却走进欧洲大陆,成了他们文明的利器的印刷术的祖师了。
木版画恐怕也是这样传去的;十五世纪初德国已有木版的圣母像,原画尚存比利时的勃吕舍勒(2)博物馆中,但至今还未发见过更早的印本。十六世纪初,是木刻的大家调垒尔(A.Dürer)(3)和荷勒巴因(H.Holbein)(4)出现了,而调垒尔尤有名,后世几乎将他当作木版画的始祖。到十七八世纪,都沿着他们的波流。
但精巧的雕镌,后又渐偏于别种版式的模仿,如拟水彩画,蚀铜版,网铜版等,或则将照相移在木面上,再加绣雕,技术固然极精熟了,但已成为复制底木版。至十九世纪中叶,遂大转变,而创作底木刻兴。
所谓创作底木刻者,不模仿,不复刻,作者捏刀向木,直刻下去。——记得宋人,大约是苏东坡罢,有请人画梅诗,有句云:“我有一匹好东绢,请君放笔为直干!”(7)这放刀直干,便是创作底版画首先所必须,和绘画的不同,就在以刀代笔,以木代纸或布。中国的刻图,虽是所谓“绣梓”,也早已望尘莫及,那精神,惟以铁笔刻石章者,仿佛近之。
因为是创作底,所以风韵技巧,因人不同,已和复制木刻离开,成了纯正的艺术,现今的画家,几乎是大半要试作的了。
在这里所绍介的,便都是现今作家的作品;但只这几枚,还不足以见种种的作风,倘为事情所许,我们逐渐来输运罢。
木刻的回国,想来决不至于象别两样的给本师吃苦的。一九二九年一月二十日,鲁迅记于上海。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九年一月二十四日上海《朝花》周刊第八期,并同时印入《近代木刻选集》(1)。《近代木刻选集》(1),朝花社编印的美术丛刊《艺苑朝华》的第一期第一辑。内收英、法等国版画十二幅,一九二九年一月出版。
(2)勃吕舍勒通译布鲁塞尔,比利时首都。(3)调垒尔(1471—1528)通译丢勒。德国油画家、版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作品有木刻组画《启示录》、油画《四圣图》等。(4)荷勒巴因(1497—1543)通译贺尔拜因。德国肖像画家、版画家。作品有版画《死神舞》、肖像画《英王亨利八世像》等。(5)木口雕刻木刻版画的一种。用坚硬的木材的横断面雕刻,特点是精确、细致。
(6)毕维克(1753—1828)英国版画家。作品有《不列颠鸟类史》并插图、《伊索寓言》插图等。
哈曼·普耳(HermanPaul),法国人,原是作石版画的:蟾哪究蹋笥*转通俗(Popular)画。曾说“艺术是一种不断的解放”,于是便简单化了。本集中的两幅,已很可窥见他后来的作风。前一幅是Rabelais(8)著书中的插画,正当大雨时;后一幅是装饰Andre′Marty(9)的诗集《LaDoctrinedesPrenx》(《勇士的教义》)的,那诗的大意是——看残废的身体和面部的机轮,染毒的疮疤红了面容,少有勇气与丑陋的人们,传闻以千辛万苦获得了好的名声。(10)迪绥尔多黎(BenvenutoDisertori),意大利人,是多才的艺术家,善于刻石,蚀铜,但木刻更为他的特色。《LaMusadelLoreto》(11)是一幅具有律动的图象,那印象之自然,就如本来在木上所创生的一般。
麦格努斯·拉该兰支(S.Magnus-Lagercranz)夫人嗜鸬涞牡窨*家,尤其擅长花卉。她的最重要的工作,是一册瑞典诗人Atterbom(12)的诗集《群芳》的插图。富耳斯(C.B.Falls)在美国,有最为多才的艺术家之称。他于诸艺术无不尝试,而又无不成功。集中的《岛上的庙》,是他自己选出的得意的作品。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二九年一月出版的《近代木刻选集》(1)。
(3)毕明翰通译伯明翰,英国中部城市。
(4)GeorgeSheringham乔治·希赖因汉,英国插图画家、*台美术家。
(9)Andre′Marty安德烈·马尔蒂,法国诗人玻保啊场≌饫锼*引的四行诗应译为:“怯懦的卑劣的人们啊!当你们看见那瘫痪的身体和半截的面具;还有那因伤口感染而发红了的脸颊,你们就会知道历尽千辛万苦才获得好名誉。”(11)《LaMusadelLoreto》《洛勒托的文艺女神》。(12)Atterbom阿特包姆(1790—1855),瑞典作家、哲学家。
著有《瑞典文学史》、《花》(即《群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