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梁遇春:其他 (3)

类别:其他 作者:梁遇春字数:1869更新时间:23/03/02 14:18:07
  《金室诗集》   吉卜生这部新诗集还是保存着他一向的作风。严肃同怜悯是这部诗集主要的音调。他这部集子里有四句诗很可以表示出他对于人生的那种惋惜凄然的态度:   all ecstasies,   《斯宾罗沙的往来书札》   近代的思想常常在古人的遗书陈言里听到了同情的声音,有些人就赶紧将那旧书由书架上取下,拂去了多年的灰尘送到印刷局去,刊行种廉价的版本,十七世纪的斯宾罗沙就是近代人这样子重新发现的一个哲学家,去年美国“近代丛书”新出了一本《斯宾罗沙哲学文选》,现在吴鲁夫先生又打算译他的全集,预备在他三百周年纪念(一九三二)时候译完。斯宾罗沙反对宇宙为人而设的学说,主张上帝是照着自然律管理一切,这种科学客观的精神是近代思想的神髓。他又说:“人的快乐是在于能够在世界上站得住,继续他的生活——快乐是人到更完全境界的路,悲哀是人到下等境界的路。   东方诗选   欧美人总爱谈东方的事情,尤其是东方的艺术,东方的哲学和文学等等。可是他们对于东方的了解常有欠缺透彻的地方;或者因为他们不能够十分明白我们这古色斑斓的东方,所以在他们心眼中,东方始终是神秘的结晶,好似星光朦胧底下的一所茅屋,刚好做这班住在大城里的疲劳心灵的安息地。世界上有哪件事看穿了,还觉得有趣味呢?所以他们对于东方文学的见解我们看起来也觉得非常有趣。他们的见解有和我们相同的地方我们觉得很愉快,即使他们的认识有出我们意外的地方我们也可以拿来作一种参考。倘若大家全是“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那么话也不用说了,书也不用写了,这些书评更是用不着了。假使他们是完全不了解的话,我们这里也用不着多说。我是一个玩赏这种一知半解,无关紧要的误解的人,所以我才这么高兴谈这部芝加哥女诗人所编的东方诗选。   有人说诗人总是主观性很浓厚的,所以他们不能够做个客观批评家,自然也不会编出好诗选来,他们太着重于自己的口味,选的东西恐怕不容易博得大众的同情。又有人说非有这种主观的态度不能得到生气,如此他们的选集才可以很显明地表现出他们的性格,仿佛变做一首申诉自己情绪的诗歌,我们却应当尽我们力量和它去表同情。孰是孰非,我们这部诗选或者会给我们一个证明。   提真斯在序言里声明集内不选宗教诗,所以希伯来,古代的埃及,同许多绝妙的印度诗人都没有包含以内。通常一提到东方的诗歌,欧美人便会想到希伯来的长老,恒河河畔修行的老僧,以及埃及宗教的习俗。现在她却偏重于世俗的诗歌,这倒是新鲜的办法,因为可以改正这个误解。   全书分五部:阿拉伯,波斯,日本,中国,印度。每部前面都有一篇概括的序论,跟着就是那一国英译的代表作品。提真斯定下一个标准:凡是译成英文后仍然是一首好诗才算有录入这部选集的资格;若使找不到还带有诗的情调的英译,那么不管原诗多么有名也就不选进去。这倒是个好办法。提真斯在各篇序言里面讨论各国诗的特色,她说阿拉伯的诗歌是自由的诗歌,淋漓痛快是他们的特色,波斯却和他们正相反,诗的形式技能非常讲究,作者是取一忡超然的态度,同英诗的情调有点相似,日本的诗是短小精悍,(真是跟他们的身体一样,罗马人说得不错,有健全的身体然后有健全的精神!)他们的诗最讲究的是炼句,将许多的意思用一两句轻松的话半隐半露地说出,那些不尽的余音让读者自己去体贴理会,这是俳句的妙处;印度的诗歌却是主观的诗歌,是冥想的结晶,句句全含有超乎物外的色彩,他们是不怎么感觉现实的民族,他们的诗里也没有现实的影子。提真斯所写的序言都很短,全书十分之九是名家英译的东方诗,的确是一部包罗很丰富的东方诗选。   当人类的互相了解性还是这么柔弱时候,我以为这部《东方诗选》是本很难得的好选集。   《人生艺术(蔼力斯作品的精华)》   有些思想家的文笔一清如水,他的意思是狂涛也似地一直涌下来,罗素就是个好例子,这类的文章不宜于选出一段段来集在一起,反把思想的来龙去脉同气魄弄丢了。但是像蔼力斯这样子思想沉重,又常常有意味无穷的警句,那是最宜于这种采取精华的办法。我们可以静躺在床上,读一小段,细味半天,这真不下于靠着椰子树旁,懒洋洋地看恒河的缓流,随着流水而冥想的快乐。   这本书唯一的毛病是所表现蔼力斯思想的方面太少了。全书分五章:爱情,艺术,道德,宗教,哲学。每章中间编者总是只着意于一两个论点,关于这些论点的选得特别多,其余大概忽略过去。蔼力斯的意见非常多,对于每一件事情,总是从各面着想,没有疏漏的地方。可是这本书所给我们的印象却好似蔼力斯的主张只有几个,同我们读完他的杰作《人生的跳舞》后的印象绝对不同。不过这或者因为篇幅所限的缘故,赫伯特夫人这副普及“一个最开通的英国人”的思想的苦心是要感谢的。   《俄国短篇小说杰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