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民国四年(1915)六月十二日至八月九日

类别:其他 作者:胡适字数:3156更新时间:23/03/02 14:02:55
  〔中译〕   康乃耳《太阳报》主笔先生:   夏天的阳光也会带有冬天之韵味。昨日,贵刊发表社论,题为“一个壮观之场面”,该文中渗透着一种保守精神,这着实令人震惊。   一群妇女女权主义者侵入拳术比赛场,以求获得社会公众之注意,先生您曾确切地称之为“尚有争议之事件”,吾不明白,此事件何故竟在这些貌似智识之士中间,引起如此之愤慨和挖苦,正如贵刊社论所指出的那样。作为个人--倘若足下允准吾发表一点个人意见的话--吾倒是更加钦佩那些女士,她们曾被足下愤慨地奚落过;而不是那些终日无所事事之女士,也不是那些只会被人牵着鼻子走,沉溺于足球赛或舞会之女士。吾不明白,何故一所二十世纪着名之大学尚可用来作宣传反妇女参政权或反女权思想之场所,而竞技场这一用来奖励争斗之十足野蛮的地方,竟不能用作宣传妇女参政权之合法讲坛。   其实不用吾来指明,大家亦皆明白,这一批妇女参政主义者之所以强烈要求诉诸公众,其原因,部分是由于公众对此大多漠不关心,部分是由于一些自称“明理”之报纸对此妄加指责,无端批评,而其中有一份报纸,足下在别处曾把它比作一神只,“他住在奥林匹斯山(奥林匹斯山,据传系希腊诸神之住所),偶尔下凡为下界平民指点迷津。”   “胡某人”   二〇、读《小人》及《辟邪符》   (七月廿七日)   二一、《论句读及文字符号》节目   (八月二日)   为《科学》作一文《论句读及文字符号》,凡三昼夜始成,约一万字。其节目如下:   一、文字符号概论。   无文字符号之害:   (一)意旨不能必达,多误会之虞。   (二)教育不能普及。   (三)无以表示文法上之关系。   二、句读论。   (一)界说十四。   (二)读之用。   (三)顿之用。   三、文字之符号。其两式并列者,一以横行,一以直书也。   (一)住。或.   (二)豆[逗],或、   甲、每顿之末。   乙、复句诸读之间:   子、伉读短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   丑、倚读当顿者(当顿者)所恶于上,毋以使下。(不当顿者)视其所以。   (三)分;◎或后用△   甲、伉读长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   乙、倚读过长者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   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此之谓絜矩之道。   (四)冒:或、   甲、总起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乙、总结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此之谓絜矩之道。   丙、起引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   (五)问?可有可无。   甲、发问牛何之?   乙、反问吾岂若是小丈夫然哉?   丙、示疑其然,岂其然乎?   (六)诧!   甲、赞叹使乎!使乎!   乙、感叹益曰“吁!戒哉!”   丙、哀叹噫!天丧予!天丧予!   丁、惊异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   戊、愿望王庶几改之!   己、急遽曾子闻之,瞿然曰:“呼!”   庚、怒骂商!汝何无罪也!   辛、厌恶恶用是者为哉!   癸、招呼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七)括()   (八)引“”‘’   甲、引语。   1.间接称述不用引号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2.直接称述王见之,曰:『牛何之?』   3.引中之引王笑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乙、书名杜之「北征」,韩之「南山。」   丙、不经见之语句此之谓「絜矩之道」。达尔文之「天择说。」   [附]无引号之害一论。   (九)不尽……   甲、示略。   乙、不尽。   (十)线--本名之符号也。如秦。楚。拿破仑。   吾之有意于句读及符号之学也久矣,此文乃数年来关于此问题之思想结晶而成者,初非一时兴到之作也(参看卷五第三一则)。后此文中当用此制。   二二、驯鼠   (八月三日)   所居窗下多树,有鼫鼠往来其间,不独不避人也,乃与窗中居人过从甚狎。同人日为设果饼窗上以饷之。居楼上之植物育种学教师巴尔克(e.e.barker)居此屋最久,故与鼫鼠亦最亲,能置食掌上以饲之,他人未能也。一日巴君戏以摄影器伺鼠至,为撮数影以相赠,故附于此而记之,是亦吾邻之一也。巴君语我,此二图皆夜间用“霎光”(flashlight)所摄。霎光极炫目,而鼠不为惊走,其驯可想。吾与巴君友善,四年于兹。君去年得博士位,今年即擢为教师。其人好学不倦,和蔼至可亲。(图删)   二三、《水调歌头》今别离   (八月三日)   吾前以英文作《今别离》诗,今率意译之,得《水调歌头》一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坡句)吾歌坡老佳句,回首几年前。照汝黄山深处,照我春申古渡,同此月团栾。皎色映征袖,轻露湿云后鬟。   今已矣!空对此,月新圆!清辉脉脉如许,谁与我同看?料得今宵此际,伴汝鹧鸪声里,骄日欲中天。帘外繁花影,村上午炊烟。   二四、读词偶得   (八月三日)   年来阅历所得,以为读词须用逐调分读之法。每调选读若干首,一调读毕,然后再读他调。每读一调,须以同调各首互校,玩其变化无穷仪态万方之旨,然后不至为调所拘,流入死板一路。即如《水调歌头》,稼轩一人曾作三十五阕,其变化之神奇,足开拓初学心胸不少。今试举数例以明之。   此调凡八韵。第一韵与第四韵第八韵,皆十字两截,或排或不排。   (一)排者:   文字起骚雅,刀剑化新蚕。   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二)不排者:   落日塞尘起,胡马猎清秋。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四坐且勿语,听我醉中吟。   第二韵与第六韵十一字,或上六而下五,或上四而下七。   (一)上六下五: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   “悠然”正须两字,长笑退之诗。   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   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   (二)上四下七:   平生邱壑,岁晚也作稻粱谋。   君如无我,问君怀抱向谁开?   第三韵与第七韵皆十七字,分三截:首六字,次六字,又次五字。   (一)三截一气不断者:   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湖沙。   (二)一、二两截两读相排,而以下截收者:   襟以潇湘桂领,带以洞庭青草:紫盖屹东南。   试问东山风月,更着中年丝竹:留得谢公不?   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宙:秋菊更餐英。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鸿雁初飞江上,蟋蟀还来床下:时序百年心。   闲处直须行乐,良夜更教秉烛:高会惜分阴。   百链都成绕指,万事直须称好:人世几舆台!   (三)上两截为对峙语词,而下五字为之止词(object):   都把轩窗写遍,更使儿童诵得,“归去来兮”辞。   (四)首截叙一事,而次两截合叙一事:   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裤”,归诏凤皇衔。   谁唱黄鸡白酒?犹记红旗清夜,千骑月临关。   须信功名儿辈。谁识年来心事,古井不生波?   (五)首截总起,而下两截分叙两事:   却怪青山能巧:政尔横看成岭,转面已成峰。   第五韵九字分三截。   (一)九字一气者:   为公饮须一日三百杯。   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   看使君于此事定不凡。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我怜君痴绝似顾长康。   (二)九字分三伉读: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   醉淋浪,歌窈窕,舞温柔。   欢多少,歌长短,酒浅深。   水潺盢,云洞,石。   (三)上三字起,下六字分两伉读:   断吾生,左持蟹,右持杯。   笑吾卢,门掩草,径封苔。   少歌曰:“神甚放,形则眠。”   (四)上六字分两伉顿,而下三字收之:   短灯檠,长剑铗:欲生苔。   耕也馁,学也禄:孔之徒。   稼轩有《贺新郎》二十二首,《念奴娇》十九首,《沁园春》十三首,《满江红》三十三首,《水龙吟》十三首,《水调歌头》三十五首,最便初学。初学者,宜用吾上所记之法,比较同调诸词,细心领会其文法之变化,看其魄力之雄伟,词胆之大,词律之细,然后始可读他家词。他家词,如“草窗”“梦窗”“清真”“碧山”,皆不可为初学入门之书,以其近于雕琢纤细也。   二五、读白居易《与元九书》   (八月三日)   白香山与元微之论文书节录: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上自圣贤,下至愚,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音有韵,义有类。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情见则感易交。……国风变为骚辞,五言始于苏李。苏李骚人皆不遇者,各系其志,发而为文。故河梁之句止于伤别,泽畔之吟归于怨思,彷徨抑郁,不暇及他耳。然去诗未远,梗概尚存。……于时六义始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