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hongxuelizhi字数:1922更新时间:21/08/30 15:18:51
潘天见那人如此盛情,想想既来之则安之,不由顺其自然,走一步算是步,于是便抱拳道:“前辈如此盛情,晚辈当恭敬不如从命。”说完便挽着王偌嫣和墨兰的手,脚尖点地,轻声跃起,从那溪水之中飘然而去。他这一招,正是“踏雪无痕”步法,当真有如蜻蜓点水一般,瞬间便已至亭中。见亭中一老者,身着蓝色衣服,头发胡子已然全白,盖及嘴唇,齐至胸前,面色红润,骨骼清攫,当真有如山中仙人一般,年龄无法猜出,想必没有一百,也有九十,正端身正坐,膝前放着一架古琴。古琴旁边,有一石桌,上有美酒一壶,还有三五个精致小菜。 那老人得潘天三人至,先是面显惊讶之色,显然是因他刚才所露轻功,随即站起行礼道:“贵客远道而来,想必已口干石燥,老夫这里正好有现成酒酿,虽不是上品,尚可一解饥渴,如不嫌弃,请上坐。”他说完之后,便手指旁边桌边的石凳做邀请状。 潘天抱拳笑道:“多谢前辈,您请!” 那老人也不谦让,便又重新坐了下来。 王偌嫣跟着坐在潘天身边。 墨兰却似是对那古琴很是好奇,紧盯着那古琴,半天不说话,显然很是喜欢。 那老人笑着问墨兰道:“莫非姑娘识得此琴?” 墨兰听得老人问,这才行礼答道:“晚辈无礼,让前辈见笑了。若是晚辈没有猜错,此琴可称之为“扶摇”,乃伏羲氏所造,至今为目已存至世间万年之久了,晚辈今日能在此一见,当真万幸。” 潘天听她说的如此在行,虽然自己不懂,知她见多识广,想必定然不会有错,也笑而不语。 那老人听后,不由站了起来,对着墨兰深深鞠了一躬道:“老夫自幼练琴,已近百载,想不到今日在此遇到知音,当真难得,其中详情,还请姑娘指教,不胜感激。”神情之中,竟似很欢喜,亦很恭敬。 墨兰见老人给自己行礼,也连忙站起道了一个万福道:“前辈客气了,晚辈也是只知皮毛,胡说而已,指教万不敢当,令前辈见笑了。据传当年伏羲氏造琴之时,选用材料很是苛刻,正是上好的制琴良材梧桐树,要求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舍之上、下两段,只取中段。” 王偌嫣听后,不由不解的问道:“既然材料如此难寻,为何却又要舍弃上、下两段?岂不浪费?” 那老人听后,却笑而不语,只是专注的看着墨兰,似是听她讲解,神情很是恭敬。 潘天见他以前辈之身做后辈之事,不由对他生了敬佩之心,却也不说话,只顾听墨兰讲。 墨兰笑了笑道:“因为桐木上段最清,下段最浊,故而取中,清浊相济,轻重相兼,后再把此木浸入水中足足七十二天,再选吉日良时,制成乐器,” 王偌嫣听后,不由“哦”了一声道:“古人怎么这么麻烦,不就是一个琴吗?需要这么费力,真是浪费时间。”她不懂音律,自然觉得这制琴工序繁琐。 潘天见她如此,便轻轻握了一下她的手,示意她不要这么说。 那老人听后,不由朝王偌嫣笑道:“姑娘有所不知,这选材制琴之精细,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调制琴音,再好的琴,若是琴音调制不好,则以前所做一切,全都白废。” 墨兰听后,也笑道:“前辈所说极是,这调琴最为重要。只是据闻这扶摇琴初时只有五根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内按宫、商、角,徽、羽。后来,周文王添弦一根,称之为“文弦”,到了周文王便又添弦一根,命名为“武弦”,从此这扶摇琴便也称之为七弦琴。” 王偌嫣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不由脸上一红,再也不说话。 那老人听后,不由似恍然大悟一般,朝墨兰说道:“老朽听得姑娘一席话,当胜多活十年,终生受益非浅,请姑娘再受老朽一拜!”他说完之后,便又站起伏身拜去,墨兰连忙扶住道:“晚辈无知,故意卖弄,倒叫前辈笑话了。”那老人笑道:“姑娘既通乐器,想必更精晓音律,如若肯指教老朽一曲,当不胜感激!”墨兰听后,不由看了一眼潘天,见他点头,便回身对那老人道:“适才晚辈聆听前辈一曲《高山流水》,不由觉得耳目一新,当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之效,实在受益匪浅。晚辈才疏学浅,岂敢在前辈面前卖弄?既是前辈吩咐,当恭敬不如从命,只好勉强献丑,还望前辈莫笑。”她说完之后,便轻轻道了一个万福。那老人还礼道:“老朽今日能得一知音,荣幸之致。” 墨兰见他始终谦虚有礼,便道:“昔日俞伯牙在东海蓬莱仙寻遍访名师,终寻不到,走到一处,其景甚美,见有云中瀑布,清泉流水在薄雾中飞落而下,水花四溅如珍珠,激音回荡如仙乐。不由很是欢喜,自觉得灵感顿显,便即抚清一曲,便是前辈刚才所弹的《高山流水》,后来成为绝世之佳音,人们欲得一谱而不可得。后来伯牙又创得一曲《水仙操》,也是从大自然中得来灵感,却苦于无知己,后来在有一砍柴的樵夫偶然间听得,不由大加赞赏,从此二人成为知已。”王偌嫣适才说错了话,停了一会不敢再说话,如今听到墨兰说一个砍柴的竟然也懂得音乐,便道:“墨兰妹妹,你莫不是在逗大家开心吧!你若是说一个文人懂得音乐,我倒还可相信,你却偏偏要说一个樵夫也懂得欣赏音乐,那岂不是要笑掉大牙了,八成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