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hongxuelizhi字数:1981更新时间:21/08/30 15:18:41
潘炅听关清竟然知道弟弟的名字,不由一惊,知道他与姐姐也已来了江南,便如实说道:“他是我一母同胞的弟弟,我还有一个姐姐叫潘婷,是我大娘所生,想必前辈您也见过。此时万事已明了,慧语已死,我再留在这里也没有意思了,刚才所伤前辈只是挂念慧语心切,下手有些重,纯属无意冒犯,还请谅解,晚辈有一事相求,还请前辈成全。” 关清此时已经知道事情所有的原委,不由越发的内疚,想到一桩美好的姻缘就因为自己的固执从此断送,此时心中已是痛如刀绞。他知道经过上次潘天的相助之后,此时女儿已对潘炅万念俱灰,二人今后恐怕再也不能重归于好,想到天意如此,再多说却也无益。如今听潘炅请求,为了想要赎回自己的罪过,便道:“潘少侠有话尽管说,老夫只要能做的,无一不应,这算是对你和慧语弥补一些当初犯下的罪过。” 潘炅轻轻的摸着着慧语的画像,见关清此时认错却已晚了,不由惨笑一下,半天才道:“晚辈想将慧语的画像带走,日后想她的时候便可看上一眼,前辈是否答应?” 关清见他对女儿用情如此之深,想到这么好的女婿今生怕再也找不到了,不由叹了口气道:“既然你喜欢,不妨留着吧!也不枉慧语对你一片痴情了。” 潘炅这才跪下给关清重重的磕了一个头道:“前辈,晚辈与慧语虽然今生不能做夫妻,可仍会像对待岳父大人一样尊敬您的,这一拜就当是我代慧语向您报答十几年养育之恩。晚辈还有十万两白银,待取回之后,便立即送上,就算是慧语今后对您的养老之资,也算替她尽一些孝心。前辈若是无事,晚辈告辞了,还望前辈日后给慧语扫墓的时候,替晚辈也烧上几张纸钱,以表思念之情。”他说完之后便站了起来,朝外走去。 关清见潘炅要走,这才松了口气,突又感到胸口一阵痛,强忍了下去问道:“潘少侠,请留步!” 潘炅止住脚步,转身问道:“前辈还有何事指教?” 关清看了他许久,这才轻轻问道:“老夫纵横江湖一生,从没想过今日会败的如此之惨,不由对少侠的掌法和棍法是万般钦佩,不知少侠可否告知这掌法和棍法是从何处所学,老夫就是死也可瞑目了。” 潘炅原本已为他要反悔,不肯把关慧语的画像送你自己,如今听他问,不由松了口气道:“实不相瞒,晚辈所用的掌法是姑姑所教,名曰“般若掌法”,据说是当年南海神尼为了克制血魔老人的“血魔掌法”所创,看起来虽然软绵无力,可是后力却是层次不穷,犹如长江之水,一浪接着一浪,连绵不绝。前辈刚才所使掌法乃是至刚至阳的掌法,所谓“柔能克刚”,这便是为什么碰到晚辈的“般若掌法”便会失去威力的原因了。” 关清想到刚才与潘炅对掌法,每出一掌便都似打在大海之中,没有一点力道,想必便是被般诺掌卸去了力道,才会如此不堪,不由对这般若掌更是敬佩不已,他一生痴武如命,如今输的这么惨自然要问个明白,不然从此恐怕再也无法安睡。于是便又接着问道:“那敢问潘少侠的棍法又是从何处而学得?还请指教。” 潘炅低头看了一眼关慧语的画像,便又说道:“前辈客气了,指教不敢。那日我被前辈大刀重伤之后,便躲在一处客栈养伤,时隔二个月方好,又怕您再派人寻我,便跑到了大同府,结果遇到了丐帮帮主杨胜天。他与我爹爹有八拜之交,见我有难,于是便带着我回到了家,让他的夫人教我般若掌法。后来我的事情被官府知道,于是我连夜逃跑,结果被杨伯父带着丐帮的人硬生生的逼上了绝路,万般无奈之下,便跑到了恒山之巅,竟遇到一个使棍的人又向他学了棍法,学成之后,心中挂念慧语便前来寻她,不想她已先我而去,唉!……这套棍法听那老人说叫“神枪不展无敌棍”,据说是专门对付衡山顶上一个专使银枪的人所创,至于其它的晚辈便不知晓了。” 关清听后潘炅的话,不由叹了口气道:“想不到老夫今日败在了北棍老前辈的神棍之下,那也不算是丢人了。”他一生注重名声,如果不是因为此,也不会生生的棒打鸳鸯,活活拆散了自己的女儿和潘炅的大好婚姻,如今听到自己败在北棍的棍法之下,心中的心结顿解。 潘炅见他问完,这才又说道:“前辈如果没有什么事,晚辈先走了。”说完便抱着关慧语的画像伤心的离开了关家庄。 关清眼看潘炅离去,不由松了口气,忽又想到因为自己的固执,竟活活拆散了这么一对美好的姻缘,耽搁了女儿一生的幸福,不由再也控制不住,又吐出一口血来,向后便倒,昏厥了过去。 那下人本在门外焦急的等待,眼见很长时间过去了,潘炅这才伤心的抱着小姐的画像走了出来,又不见老爷出来,生怕有个什么闪失,便连忙推门进去,只见关清直挺挺的躺在地上,地上满是鲜血,身上已经冰凉,不由大吃一惊,伸手朝他的鼻隙摸去,发觉已经断了气,不由吓得连滚带爬的跑去找管家报信。 关家的管家姓唐,幼年被关清的父亲收留,一生末婚,一直在关家当管家,如今听说老爷关清受伤去世,不由大惊。此时三个公子已经外出好几个月,至今杳无音讯,连忙跑进小姐的阁楼查看,仔细看了一番,发现关清果然已经去世了,这才一面派人出去找关月三兄弟回来,一面忍着悲痛给关清设灵堂办丧事,一时关家庄内白布四起,万分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