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痿证门 诸痿因肺热相传

类别:其他 作者:明·徐彦纯撰字数:1621更新时间:23/03/02 13:42:39
内经曰肺热叶焦五脏因而受之发为痿蹶心气热生脉痿故胫纵不任地肝气热为筋痿故宗筋 弛纵 脾气热生肉痿故痹而不任肾气热生骨痿故足不任身然治痿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 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阙也云云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详见本文) 卷二 痿证门 痿因五内不足所致 陈无择云人身有皮毛血脉筋膜肌肉骨髓以成其形内则有肝心脾肺肾以主之若随情妄用喜 怒劳 逸致五内精血虚耗使皮血筋骨肉痿弱无力以运动故致痿 状与柔风脚气相类柔风脚气皆外所 因痿则五内不足之所致也 卷二 痿证门 痿因血少 原病式曰病痿皆属肺金大抵肺主气病则其气 郁至于手足痿弱不能收持由肺金本燥燥则 血液衰少不能营养百骸故也 卷二 痿证门 治痿与治痹不同 张子和曰痿因肺热相传四脏其脉多浮而大今人便作寒湿脚气治之骤用燥药针艾汤蒸痿弱 转甚此证与治痹颇异风寒湿痹犹可蒸汤燔灸惟痿因热而成若作寒治是杀之也 卷二 痿证门 治痿大法 丹溪曰内经痿论肺热叶焦五脏因而受之发为痿 又曰诸痿皆属于土指病之本在肺也又曰 昏惑 又曰螈 曰瞀闷曰瞀昧曰暴病皆属于火又曰四支不举曰舌本强曰足痿不收曰痰涎有声皆属于 土又礼记注曰鱼肉天产也以养阳作阳德以为倦怠悉是湿热之病当作诸痿治之何局方治风之方 兼治痿者十居八九不思诸痿皆起于肺热传入五脏散为诸证大抵只宜补养若以外感风邪治之宁 免实实虚虚之祸乎或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至于振掉不能久立善暴僵仆皆以 木病风者木之气何为皆属于火曰舌本强痰涎有声何为皆属于土痿论未尝言及而吾子合火土二 家之病而又与倦怠并言总作诸痿治之何也予曰按原病式曰风病多因热甚俗云风者言末而忘其 本也所以中风而有瘫痪诸证者热甚故也又病源曰脾之脉连舌本散舌下今脾湿受邪故舌强又河 间曰胃膈热甚火气炎上故津液涌而为痰涎潮上因甚稠粘难出故作声也一以属脾一以属胃热谓 之属火与土不亦宜乎或曰内经治痿之法独取阳明何也曰诸痿生于肺热只此一句便见治法大意 经曰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此固是就生克言补泻而大经大法不外于此五行之中惟火有二 肾虽有两水惟其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经曰一水不能胜二火理之必然金体燥而居上主气畏火 者也土性湿而居中主四支畏本者也火性炎上若嗜欲无节则水失所养火寡于畏而侮所胜肺得火 邪而热矣木性刚急肺受邪热则金失所养木寡于畏而侮所胜脾得木邪而伤矣肺热则不能营摄一 身脾伤则四支不能为用而诸痿之病作泻南方则肺金清而东方不实何脾伤之有补北方则心火降 而西方不虚何肺热之有故阳明实则宗筋润能束骨而利机关矣治痿之法无出于此骆龙吉亦曰风 火相炽当滋肾水东垣先生取黄柏为君黄 等补药为辅佐而无一定之方有兼痰积者有湿多者有 热多者有湿热相半者有狭寒者临病制方其善于治痿乎虽然药中肯綮矣若将理失宜圣医不治 也但是患痿之人若不淡薄食味吾知其必不能安全也 谨按五痿等证内经特立篇目所论至详后代诸方独于此证概多缺略考其由皆因混入中风条 内故 也丹溪先生痛千古之弊悯世之罹此疾者多误于庸医之手故叮咛告戒极其明白有志之士必当于 此究心焉若夫陈无择谓痿因五内不足所致诚得之矣然痿之所不足者乃阴也血也而诸方悉是补 阳补气之剂能免实实虚虚之患乎且无择以二因立方可谓诸方之冠其余此证犹且未明况求之于 他者乎 卷二 痿证门 痿证治法 杂方 东垣清燥汤治湿热成痿以燥金受湿热之邪是绝寒水生化之源绝则肾亏痿厥之病大作腰以 下痿软瘫痪不能动 黄 (一钱半) 苍术(一钱) 白术 橘皮 泽泻(各半钱) 五味子(九个) 人参 白茯 苓 升麻(各三分) 麦门冬 当归身 生地黄 曲末 酒黄柏 猪苓(各二分) 柴胡 黄连 甘 草(炙各一分) 上咀每半两水煎空心热服 健步丸治膝中无力屈伸不得腰背腿脚沉重行步艰难 羌活 柴胡 炒滑石 甘草(炙) 栝蒌根(酒洗各半钱) 防风(三钱) 泽泻(三钱) 酒 苦参 川乌(各一钱) 肉桂(半钱) 酒防己(一两)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桐子大七十丸空心煎愈风汤送下 三因加味四斤丸治肾脏肝虚热淫于内致筋骨痿弱不能胜持 苁蓉(酒浸) 牛膝(酒浸) 天麻 干木瓜 鹿茸(燎去毛切酥炙) 菟丝子(酒浸软另研 细) 熟地黄 五味子(酒浸各一分) 上为末蜜丸桐子大五十丸温酒米饮下食前 按此方云热淫于内而用温补何也然阴血衰弱血不养筋筋缓不能自胜持阳燥热淫于内故用 此养阳滋阴阴实则水升火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