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卷下 内治杂证法 秘结
类别:
其他
作者:
清.吴谦字数:3202更新时间:23/03/02 13:34:42
伤损之证,大便秘结:
●若因大肠血虚火炽者,用四物汤送润肠丸,或以猪胆汁导之。
●若肾虚火燥者,用六味地黄丸。
●若肠胃气虚,用补中益气汤。
●若大便秘结,里实气壮,腹痛坚硬者,用玉烛散。
按、方剂:●润肠丸
大黄 当归尾 羌活各五钱 桃仁 麻仁各一两
以上为末,炼蜜丸弹子大,空心,白汤送下。
●猪胆汁导法大猪胆一枚,泻汁和法醋少许,以灌谷道内,如一时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玉烛散
生地黄 当归 川芎 赤芍药 大黄(酒浸) 芒硝引用生姜,水煎服。
●四物汤 补中益气汤俱见伤损出血
●六味地黄丸方见肌肉作痛
外科卷下 内治杂证法 呕吐黑血
●伤损呕吐黑血者,始因打扑伤损,败血流入胃脘,色黑如豆汁,从呕吐而出也。
●形气实者,用百合散;形气虚者,加味芎藭汤。
按、方剂:●百合散
川芎 赤芍药 当归 百合 生地黄 侧柏叶 荆芥犀角 丹皮黄芩 黄连 栀子 郁金 大黄各一钱水煎,加童便和服。
●加味芎藭汤
芎藭 当归 白术 百合(水浸一日) 荆芥各一钱水一钟半,酒半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外科卷下 内治杂证法 胁肋胀痛
伤损胁肋胀痛之证:
●如大便通利,喘咳吐痰者,肝火侮肺也,用小柴胡汤加青皮、山栀清之。
●若胸腹胀痛,大便不通,喘咳吐血者,乃瘀血停滞也,当归导滞散通之。
●内经云:「肝藏血,脾统血。」盖肝属木,木胜侮土,其脾气必虚:
·宜先清肝养血,则瘀血不致凝滞,
·次壮脾胃,则气血充盛。
·若行克伐,则虚者益虚,滞者益滞,祸不旋踵矣。
按、方剂:●当归导滞散
川大黄一两 当归二钱五分 麝香少许
以上三味,除麝香另研外,为极细末,后入麝香令匀,每服三钱,热酒一杯调下。
●又方
川大黄 当归各二两上共为细末,每服三钱,不拘时,温酒调服。
●小柴胡汤方见瘀血泛注
外科卷下 内治杂证法 胸腹痛闷
●伤损之证,胸腹痛闷者,多因跳跃、捶胸,闪挫、举重,劳役恚怒所致。
●其胸腹喜手摸者,肝火伤脾也,用四君子汤加柴胡、山栀。
●如畏手摸者,肝经血滞也,用四物汤加柴胡、山栀、桃仁、红花。
●若胸胁闷痛,发热晡热,肝经血伤也,用加味逍遥散。
●若胸胁闷痛,饮食少思,肝脾气伤也,用四君子汤加芎、归、柴、栀、丹皮。
●若胸腹胀满,饮食少思,肝脾气滞也,用六君子汤加柴胡、芎、归。
●若胸腹不利,食少无寐,脾气郁结也,用加味归脾汤。
●若痰气不利,脾肺气滞也,用二陈汤加白术、芎、归、山栀、天麻、钩藤钩。
●如因过用风热之药,致肝血受伤,肝火益甚。
[10]或饮糖酒,则肾水益虚,脾火益炽。
[11]若用大黄、芍药内伤阴络,反致下血,少壮者,必成痼疾;老弱者,多致不起。
按、方剂:●加味归脾汤
黑栀一钱 牡丹皮一钱 人参一钱 黄耆(炙)一钱五分 白术(炒)
一钱五分 茯神二钱 枣仁(炒)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 木香五分 远志(去心)八分 圆肉二钱 甘草(炙)五分并用姜、枣,水煎服。
●二陈汤
陈皮一钱五分 半夏(制)二钱 茯苓二钱 甘草五分引用姜,水煎服。
●六君子汤
即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各一钱五分。
引用姜、枣,水煎服。
●四君子汤 四物汤 加味消遥汤俱见伤损出血
外科卷下 内治杂证法 少腹引阴茎作痛
伤损而少腹引阴茎作痛者,乃瘀血不行,兼肝郁火所致:
●宜用小柴胡汤加大黄、黄连、山栀服之。
●待痛势已定,再用养血之剂,自无不愈矣。
●此病若误认为寒证而投以热药,重则必危,轻则损目,治者宜慎之。
按、方剂:●小柴胡汤方见瘀血泛注
外科卷下 内治杂证法 肌肉作痛
伤损之证:
●肌肉作痛者,乃荣卫气滞所致,宜用复元通气散。
●筋骨间作痛者,肝肾之气伤也,用六味地黄丸。
按、方剂:●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八两 山萸肉(去核)四两 怀山药四两 牡丹皮三两 泽泻三两 茯苓三两
共为末,炼蜜丸桐子大,空心,白汤服三钱。
●复元通气散:方见伤损内证
外科卷下 内治杂证法 血虚作痛
●伤损之证,血虚作痛者,其证则发热作渴,烦闷头晕,日哺益甚,此阴虚内热之证。
●宜八珍汤加丹皮、麦冬、五味子、肉桂、骨碎补治之。
按、方剂:●八珍汤:方见瘀血泛注
外科卷下 内治杂证法 作渴
伤损作渴:
●若因亡血过多者,用四物汤加人参、白术,如不应,用人参、黄耆以补气,当归、熟地以补血,或用八珍汤。
●若因胃热伤津液者,用竹叶黄耆汤。
●如胃虚津液不足,用补中益气汤。
●如胃火炽盛,用竹叶石膏汤。
●若烦热作渴、小便淋涩,乃肾经虚热,非地黄丸不能救。
按、方剂:●竹叶黄耆汤
淡竹叶二钱 人参 黄耆 生地黄 当归 川芎 麦冬 芍药 甘草石膏() 黄芩(炒) 半夏各一钱水煎服。
●竹叶石膏汤
竹叶三把 石膏一斤 人参三两 甘草(炙)二两 麦冬一升 半夏半升 粳米半升引用生姜,水煎服。
●四物汤 补中益气汤俱见伤损出血
●八珍汤方见瘀血泛注
●六味地黄丸方见肌肉作痛
外科卷下 内治杂证法 作呕
伤损作呕:
●若因痛甚,或因克伐而伤胃者,宜四君子汤加当归、半夏、生姜。
●因忿怒而肝伤者,用小柴胡汤加山栀、茯苓。
●因痰火盛者,用二陈汤加姜炒黄连、山栀。
●因胃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加生姜、半夏。
●因出血过多者,用六君子汤加当归。
按、方剂:●四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俱见伤损出血
●小柴胡汤方见瘀血泛注
●二陈汤 六君子汤俱见胸腹痛闷
外科卷下 内治杂证法 伤损内证
●凡跌打损伤、坠堕之证,恶血留内,则不分何经,皆以肝为主。
●盖肝主血也,故败血凝滞,从其所属,必归于肝。
●其痛多在胁肋、小腹者,皆肝经之道路也。
●若壅肿痛甚,或发热自汗,皆宜斟酌虚实,然后用调血行经之药。
●王好古云:登高坠下、撞打等伤,心腹胸中,停积瘀血不散者,则以上、中、下三焦分别部位,以施药饵。
·瘀在上部者,宜犀角地黄汤。
·瘀在中部者,宜桃仁承气汤。
·瘀在下部者,宜抵当汤之类。须于所用汤中加童便好酒,同煎服之
·虚人不可下者,宜四物汤加穿山甲。
·若瘀血已去,则以复元通气散加当归调之。
●内经云:「形伤作痛,气伤作肿」。又云:「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
●凡打扑闪错,或恼怒气滞血凝作痛,及元气素弱,或因叫号血气损伤,或过服克伐之剂,或外敷寒凉之药,致气血凝结者:
俱宜用活血顺气之剂。后列诸方,以备选用。
按、方剂:●犀角地黄汤
犀角 生地黄(酒浸,另捣) 丹皮 白芍各等分水煎服。
●桃仁承气汤
大黄 芒硝 桃仁 桂枝 甘草水煎服,以利为度。
●抵当汤
水蛭 虫(去翅、足)各三十枚 大黄(酒浸)一两 桃仁(去皮、尖)
三十枚水煎,去渣,取三升,温服一升,不下再服。
●复元活血汤
柴胡五钱 当归 穿山甲(炮) 栝蒌根各三钱 甘草 红花各二钱 桃仁(去皮、尖)五十个 大黄(酒浸)一两
以上将桃仁研烂,余药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水二钟,酒半盏,煎至七分,去渣,大温,食前服,以利为度。
●巴戟汤
巴戟(去心) 大黄各半两 当归 地黄 芍药 川芎各一两
以上为末,水煎服,以利为度。
●破血消痛汤
羌活 防风 官桂各一钱 苏木一钱半 柴胡 连翘 当归梢各二钱麝香(另研)少许 水蛭(炒去烟尽,另研)二钱
以上为粗末,共一服,酒二大盏,水一盏。水蛭、麝香另研如泥,余药煎至一大盏,去火,稍热,调二味服之,两服立愈。
●清心药牡丹皮 当归 川芎 赤芍药 生地黄 黄芩 黄连 连翘 栀子 桃仁 甘草各等分
以上引用灯心草、薄荷煎,入童便和服。
●止痛药当归 牛膝 川芎 怀庆生地 赤芍药 白芷 羌活 独活 杜仲 续断各一两 肉桂 八角 茴香 乳香 没药各五钱 南木香 丁皮沉香 血竭各二钱半
以上为末,老酒调用。
●活血顺气何首乌散
何首乌三钱 当归 赤芍药 白芷 乌药 枳壳 防风 甘草 川芎陈皮 香附 紫苏 羌活 独活 肉桂各一钱
以上薄荷、生地黄煎,入酒和服。疼痛甚者,加乳香、没药。
[10]调经散
川芎 当归 芍药 黄耆各一钱半 青皮 乌药 陈皮 熟地黄 乳香(另研) 茴香各一钱
以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11]牡丹皮散
牡丹皮 当归 骨碎补 红花(酒浸) 续断 乳香 没药 桃仁 川芎 赤芍药 生地黄各等分
以上水酒煎服,却用秫米饭热罨缚,冷又蒸热,换缚。
[12]橘术四物汤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怀庆生地各二钱 陈皮 白术 红花各一钱桃仁十枚
以上生地黄煎服。骨节疼,加羌活、独活。痛不止,加乳香、没药。
[13]当归补血汤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 防风 连翘 羌活 独活 乳香 没药 白芷 续断 杜仲各等分
以上生地黄煎,入童便和服,不可用酒。气虚加人参、白术、黄耆。
[14]复元通气散
木香 茴香(炒) 青皮(去皮) 穿山甲(稣炙) 陈皮 白芷 甘草 漏芦 贝母各等分
以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温酒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