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下

类别:其他 作者:佚名字数:1263更新时间:23/03/02 13:18:15
木部:(灌木苞木寓木类)桑根白皮:甘辛性寒,入肺而泻火清肺,理嗽定喘,为肺受湿热喘嗽专药。泻火生用,定喘肺虚无火及风寒喘嗽均忌。 嫩桑枝:性味苦平,横行手臂;祛风湿通关节,为风寒湿痹,肢节疼痛引经专药。酒炒用。 冬桑叶:即经霜桑叶。苦甘性凉,入肺而清肃气化,除燥退热,为肺虚挟热专药。 干桑椹:一名文武实。甘酸性温,色黑入肾,滋肾壮水,乌须黑发。鲜者,泸汁熬膏,蜜收烧酒,经久弥佳。 桑寄生:苦甘性平,入肝肾而除风理湿,壮骨强筋,为腰膝痛痹专药。 楮实:一名谷实。性味甘寒,利水消肿,软坚治哽。酒拌蒸用。楮皮:甘平,性善行水,治肿气滞。楮叶:甘凉,专祛湿热,治瘴痢、疫痢。 小枳实:苦酸微寒,消痞宽胀,破气攻坚,通肠胃以利胸膈。江枳壳:味苦性平,消痞化气行痰,快胸膈以宽肠胃。按:枳实、枳壳同一种,但枳实力猛,枳壳力缓,俱宜炒用尤峻。胃虚肠滑均忌。 红山栀:性味苦寒,入心肝而兼入三焦;泻心肝邪热,引三焦之郁火曲屈下行。内热用仁,用皮。泻火生用,炒黑止血,姜汁炒止烦呕而解郁热。虚者忌之。 酸枣仁:甘酸性润,入心、脾、肝、胆。生用酸平,益肝胆以宁心敛汗;熟酸温,醒脾气以安神。 蕤仁:味甘微寒,入肝而消风清热,退翳明目,有养肝益阴之功。生研用。 山萸肉:酸涩微温,入肾而固精秘气,补肾养肝,为肾虚精滑酸涩专药。核能滑精,拣净用金樱子:酸涩性平,入肾、膀而涩精固气,止遗浊滑精。炒研用。 郁李仁:辛苦甘平,入肝脾而散结润燥,下气行水。酒引入胆,兼治胆横目胀不瞑。虚者忌女贞子:甘苦性凉,入少阴而益阴退热;为阴虚有火,不胜腻补之良药。退热生用,益阴炒五加皮:辛苦性温,入肝肾而祛风理湿,壮骨强筋,为损伤及风痹专药。酒炒用。 甘枸杞:甘润性平,入肾而补肾养肝,生精润燥。便滑者忌。 地骨皮:甘淡性寒,入肺而兼入肾肝。除肌表虚热,退有汗骨蒸。米泔饮泡用。即枸杞根皮天精草:即枸杞藤叶。苦甘性凉,专清心肺客热。虚劳热盛,可暂用代茶。 石南叶:辛苦性平,入肾而祛风坚肾,通利关节,为脚弱、风痹专药。微炒用。 \蔓荆子苦辛性平,入肝搜风,而治头痛齿痛,为轻浮疏散风热之专药。 川槿皮:性味苦凉,入肺胃而专祛湿热,为血痢、癣疮专药。取根皮用。 木芙蓉:性味辛平,凉血解毒,为敷治痈疽肿毒专药。取花叶用。 狗骨:即猫儿刺,俗名老鼠刺,又名八角茶。甘微苦凉,入肝肾而益阴祛风。狗骨皮浸酒,人腰脚健。 南烛叶:一名南天烛。苦酸涩平,益气强筋,久服轻身。天烛子:甘平,功力尤胜。 枸橘叶:性味辛温,散滞疏结,治下利后重。枸橘子:味酸苦平,破气尤烈。虚人忌之。 山茶花:微辛甘寒,凉血止血,治吐衄。涂汤火伤灼。子:研细末,掺发,解发。 密蒙花:味甘微寒,入肝润燥,去翳明目,有消风散热之功。 八角金盘:味苦辛温,性烈有毒,祛瘀开结,治痛麻顽痹。取根皮用。 柞木:俗名凿柄木。性味苦平,下行利窍,易产催生,旧凿柄卷转者尤妙。捣叶,涂痈疽肿牡荆沥:俗名黄荆沥。性味甘平,祛风治痫,化痰行经。热痰宜竹沥,寒痰宜荆沥,俱宜姜送,则不凝滞经络。 甜竹沥:性味甘寒;降阴虚之火,清经络之痰。姜汁为佐,治痰行经甚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