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发光芒,洞阳气赤,故号赤书。天宝之以致浮,地秘

类别:其他 作者:李昉、李穆、徐铉等字数:1277更新时间:23/03/02 12:26:01
又曰:太上八威策文,(今灵宝五符,后有一符,名太上八咸策,以制虎豹山精也。)太上隐书金真上光经,即太上玉晨传也。素灵洞玄大有妙经,即西王母传也。玉珮金珰太极金书,即扶桑大帝君传也。飞行羽经,即中央黄老君传也。太霄隐书琼文玉章,即太帝传也。(凡诸传必有真经,或人高而法下,或术重而位轻。此传虽有新法,以黄庭内经为主,是为太极经也。)赤丹金精石景水母经,(此似紫文照日精法。)天皇象符,以合元气,黄书赤界,长生之要。 《洞真玄经》曰:无太一金阁,五星隐录,后圣七符,空山石函,丹台章玄黄,五行天母抱图者,皆不得闻见至道也。 《洞真经》曰:玉室者,三九素语,玄丹上化三真洞元之道,藏於内。 又曰:高上藏三元玉检三元布经於其内曲室者,太微天帝君秘九丹上仙文之所也。元始五老又秘五篇真文於其内。 又曰:东海青华小童治玉革青宫内,其东殿架上有宝经三百卷,玉诀九千篇,主学仙簿录,应为真人者授之。玉晨监仙侍郎典之。 又曰:玄灵台,五老宝经及玄母八门金台玄丹三真洞元之经藏其内。 又曰:九天关台,上有上皇太真高帝玉名及后圣真人簿录,太虚玉晨监典之。 《太洞玉经》曰:玉晨延以金华之堂,太上书以明玉之札。 又曰:龙山是玉清天中高台名也,天帝玉字在其中。 又曰:万华宫有上帝宝经,玉清隐书。 《大洞经》曰:有玄云羽室,黄老元君经封在其中。 又曰:黄老元君经,封在素瑶台及北寒金台。 又曰:有闻风玉台总司学道仙籍。 又曰:雌一玉检,秘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名,太玄灵台。 又曰:有混成玉堂,大洞真经在其中。 又曰:大洞真经者,三五之秘号,真道之至精,三一之极章,并玉清之禁诀,高上之秘篇也。又太上九真明科经云:大洞真经、雌一宝经、素灵妙经,三奇之章,高上玉皇宝篇秘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宫,太玄灵台玉房之中也。三箓者,众经之端也。金录、黄录、玉录也。夫灵宝经者,有内外。外教杂教,随人所悟,说之不必尽言也。趣令前人授悟为喜蘙。内教者,真一妙术,发自内心,行善得道,非从外来。若道可假外而得者,便应以道授,至真不变,湛然常存也。三皇经者,玉清洞真,上清洞玄,太清洞神。 又:太极隐注宝诀经云:授三洞经,当绝人事而行之也。总三洞,名太上洞一高上之经矣。 《大洞真经》或曰:《太真道经》,或曰《太清上道观天内经》,上清之高旨,极真之微辞,飞仙之妙经也。 《灵宝经》,或曰洞玄,或云太上昇玄经,曰:皆高仙之上品,虚无之至真,大道之幽圆蘙。三皇天文或云洞神,或云洞仙,或云太上玉策,此三洞经,符道之纲纪,太虚之玄宗,上真之首经矣,岂中仙之所闻哉? 又《金录简文经》曰:三洞宝经,自然天之文也。 又《太上太真科经》云:大化始立,人风真淳,故三宝度三品人。洞神名仙宝之道,接三皇之世。洞玄名灵宗之道,明三才,度五帝之世。洞真名天宝之道,纪清正之方,济三代之后。 又《太上仓元经》云:三洞经者,洞真上清也,洞玄灵宝也,洞神三皇也。 又《灵书经》曰:元始以龙汉之年撰十部经,告西母曰:"太上紫微宫中,金格玉书灵宝真文篇目有妙经,其篇蔫囫以相示,皆刻金为字,书於玉简,题其篇目於紫微宫南轩。太玄都玉京山亦具记其文。" 《道君列纪》曰:若三元宫有珠札青书者,则紫脑锦舌北为仙相也。